對於許多渴望擁有孩子的夫妻而言,「原因不明的不孕」是一條充滿挫折的道路。現代醫學檢查可能找不出明確的器質性問題,但就是難以成功受孕。這時,從中醫角度調理體質,往往能為好孕帶來嶄新的契機。中醫認為,受孕是夫妻雙方氣血陰陽調和的結果,任何一方的體質失衡都可能影響成功機率。
中醫觀點的5大不孕體質與調理方向
中醫治療講究辨證論治,針對不同體質類型,會採取相對應的調理策略。以下是臨床上常見的五種與不孕相關的體質:
-
濕熱內蘊型 日常飲食不均衡,經常嗜食燒烤、油炸、辛辣食物,或過度攝取精緻甜品,再加上抽菸、飲酒等習慣,容易加重體內發炎反應,使濕熱內生。女性可能因此出現白帶增多或婦科炎症;男性則易罹患精囊炎、前列腺炎,造成精液液化異常。治療上應以清熱利濕為先,常用方藥包括黃連解毒湯、蒲公英及茵陳等,切記此類體質不宜過早進補。
-
痰濕型 體重超標、缺乏運動,喜好生冷蔬果、精緻甜點、熱愛飲酒,都容易形成痰濕體質。研究顯示,男性體脂肪越高,精蟲健康狀況越差;女性也容易有卵子品質不佳、無法正常排卵的問題。建議男性體脂應維持在24%以內、女性則為28%。治療上常用五苓散、三仁湯、半夏、陳皮等為主要處方,以祛痰化濕。
-
氣滯血瘀型 時常久坐、缺乏運動,或曾流產、動過婦科手術者常屬此類。女性輸卵管阻塞、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歸於氣滯血瘀;男性則可能有輸精管阻塞、精索靜脈屈張。治療常以桂枝茯苓丸、柴胡疏肝湯、丹參、沒藥等幫助活血化瘀、行氣通絡。
-
肝鬱氣滯型 備孕過程身心壓力大,若常情緒不佳就容易引起肝鬱氣滯。女性易有乳房脹痛、痛經、經血血塊多,基礎體溫高溫期不穩定等症狀;男性則容易出現勃起功能障礙。治療多以疏肝解鬱為主,如加味逍遙散、甘麥大棗湯、百合、香附等,以緩解壓力帶來的身體影響。
-
腎虛型 中醫認為「腎主生殖」,腎精是人體生長、發育與生殖功能的基礎。腎虛可分為「腎陰虛」與「腎陽虛」:
- 腎陰虛:患者通常體形較消瘦,伴隨口乾、手足心熱等虛火症狀。常用左歸丸、五子衍宗丸、女貞子等藥材滋陰養精。
- 腎陽虛:常見畏寒、腰膝痠軟,女性可能月經量少、經期延後;男性則可能影響勃起功能或精子活力。臨床上多以桂附地黃丸、巴戟天、淫羊藿等藥材溫補腎氣。
中醫助孕的4大生活準則
除了藥物調理,調整生活習慣更是成功受孕的根本。中醫提供以下四大準則:
-
「前三後五」飲食保養原則 在月經來潮的前3天,應避免食用辛辣及冰冷食物,並注意腹部保暖,以減少經期不適。月經過後的5天則是補血的黃金期,可加強養血食材的攝取,為子宮內膜創造良好的著床環境。
-
作息正常,順應經絡運行 中醫認為,照著經絡循行的時間作息是養生根本。深夜是膽經、肝經的運行時間,身體正在進行修復與排毒,因此晚上11點前應入睡,有助於內分泌穩定與女性經期規律。
-
放鬆心情,保持適度運動 備孕壓力反而會降低成功率。每週至少進行3至4次、每次30分鐘的運動,選擇能提升心肺功能的類型,運動到微微流汗的程度,可幫助全身氣血循環順暢。多到戶外走動也有助於舒緩壓力。
-
均衡飲食勝過盲目進補 與其盲目吃補,平日三餐均衡、適量攝取多種天然食物更有助於養生。應留意自身體質,若容易腹瀉、屬於寒性體質,就應減少寒涼食物的攝取。值得注意的是,許多不孕者體質偏「陰虛」,陰虛易生虛火,一吃補就容易上火,此時治療應以退火、滋陰為先,而非一味溫補。
成功受孕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。若經過西醫詳細檢查排除器質性問題後仍未能如願,結合中醫的體質調理與生活指導,從根本改善身體狀態,無疑能為迎接新生命大大提高「中獎」機率。